方寸之间,文化彰显。在博物馆触摸历史,到图书馆浸润书香,在景区体验多彩非遗,在乡村品味戏曲魅力……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、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。
过去一年,我市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,努力提供体系化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文化服务,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统筹推进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,书写文化事业传承发展的时代篇章。
“余干就是我的家,我为咱家作贡献。”2023年11月24日下午,随着铿锵的锣鼓声,余干县瑞洪镇前山村的戏曲表演开场了。旗袍秀、歌曲、舞蹈、现代戏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让村民直呼过瘾。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,我们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。”村民江仁兴兴奋地说。
眼下,“千场戏曲进乡村活动”正在我市火热开展。为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戏曲文化,去年10月以来,全市文艺院团和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,用传统戏曲形式演绎新时代故事。67支演出团队,利用乡村现有的1900个古戏台及演出场所,走进673个乡村进行演出,戏曲种类涵盖赣剧、越剧、弋阳腔、采茶戏、徽剧、京剧、现代戏等。
过去一年,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扎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,搭建文化惠民“大超市”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“菜篮子”,点亮广大群众美好新生活,广泛开展了“千乡万村闹新年”“文化进万家”“全民阅读”“全市广场舞展演”“四季村晚”“我们的节日”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,并依托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文化场馆深入开展艺术普及,免费提供书法、民乐器演奏、广场舞、公益讲座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服务等。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100余场,送戏下乡2000余场,送电影下乡4万余场,服务群众1200余万人次。
“我心中的那面中国红,红了高高的飞天梦,红了浩浩的汪洋梦。”2023年12月1日,第十八届赣浙闽皖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上,鄱阳大鼓表演《心中那一面中国红》收获现场阵阵掌声。节目编导和演员肖婷婷介绍,“这个节目是专门为此次艺术节创作的,在传统鄱阳大鼓的曲艺形式中加入现代表演手法及音乐创新,把单一的鼓点改为两个斗鼓,双人齐打,用创新手法展现传统艺术。”
山东姑娘肖婷婷大学毕业之后来到上饶,在上饶市文化馆任舞蹈编导十余年,创作了《三清神韵》《开口就唱共产党》等一系列表演作品。肖婷婷也一点点爱上了上饶这方山水。为了创作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,肖婷婷不断从上饶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这位山东姑娘听到了鄱阳渔鼓,被这种充满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吸引了。“渔鼓是渔民们在捕鱼的间隙取乐的一种音乐,表现了渔民们欢乐的心情。这和当前群众热气腾腾的文化生活非常契合,适合进行创新编排,创作出有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。”
这是我市打造文艺精品的缩影,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个侧面。过去一年,在上饶这片文化沃土上,一位位文艺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聚焦现实生活图景,传承传统文化血脉,文艺园地百花齐放。
“创新是引领文艺发展的第一动力。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努力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延续文化基因,萃取思想精华,展现精神魅力。”肖婷婷说。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