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叶含金丸藏翡翠,果香十里醉农家。” 初夏的横峰县姚家乡泉湖塘,千株枇杷树在阳光里舒展墨绿枝叶,金黄的果实如宝石缀满枝头,在层层叠叠的叶片间闪烁着丰收的喜悦。果农们穿梭于果树间,指尖轻旋摘下饱满的枇杷,拆袋、分拣、装箱,笑语声中满载着对 “黄金果” 的期待。
田园采摘:果香里的乡村新图景
在泉湖塘枇杷园,沉甸甸的果枝压弯了腰,套着白色纸袋的枇杷宛如待拆的惊喜盲盒。果农程冬花熟练地拆开纸袋,露出表皮金黄发亮的果实:“套袋种植不仅能防病虫害,还能让果子颜色更均匀,你看这果肉,嫩得像能掐出水来。” 她在果园工作已有六个年头,每天 100 元的收入让她笑逐颜开: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还能照顾老人孩子,比去城里打工划算多了。”
周末的果园里,游客们提着竹篮结伴入园,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。剥开果皮,橙黄色的果肉酸甜多汁,游客徐慧佳一边品尝一边点赞:“这里的枇杷核特别小,甜度刚好,我每年都带孩子来,就图个新鲜放心。” 园内一千多株枇杷树正值丰产期,亲子家庭、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,让寂静的乡村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产业升级:从 “好收成” 到 “好收益”
泉湖塘枇杷园的丰收,得益于科学的种植管理。负责人徐君洪介绍,园区采用 “套袋 + 有机肥” 种植模式,每颗果实都经过精心呵护:“套袋就像给枇杷穿上‘防护衣’,既能阻挡害虫,又能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果皮灼伤,今年亩产比去年提高了 30%,总产量达 2 万多斤。” 说起销量,他难掩喜悦:“老客户提前半个月就打电话预定,北京、上海的订单都不少,预计年收入能突破 30 万元。”
在姚家乡,像泉湖塘这样的枇杷园共有 90 余亩,预计总产值超 40 万元。小小的枇杷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,更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 “引擎”。乡里推出 “采摘 + 农家乐” 套餐,游客可以体验摘果、品农家菜、购土特产品,形成 “田园经济” 闭环。每逢周末,通往果园的乡间小路车流不息,农家乐老板笑称:“枇杷熟了,村里的人气比过年还旺。”
乡村振兴:甜蜜产业里的共富密码
“以前种水稻,每亩收入不到千元;现在种枇杷,亩产效益翻了十倍。” 姚家乡农技员算了一笔产业账。通过 “合作社 + 农户 + 游客” 模式,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收益,还能在果园务工、经营农家乐,实现 “一份土地,多份收入”。泉湖塘村党支部书记表示:“我们计划引入深加工企业,开发枇杷膏、果脯等产品,让‘黄金果’四季生金。”
如今,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成为姚家乡的生态名片。清晨,果农们的三轮车满载果实驶向城市;午后,游客的笑声在果园里回荡;夜晚,农家乐的灯火照亮乡间小路。这一颗颗金黄的枇杷,既是大自然的馈赠,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果实,它们用甜蜜的汁水,浇灌出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,让 “产业强、乡村美、农民富” 的梦想照进现实。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