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粽叶飘香时节临近,交通运输部于 29 日发布重磅预测:2025 年端午节假期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攀升至 6.87 亿人次,较去年同期实现 7.7% 的显著增长。这场全民参与的出行热潮中,藏着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?
高速流量创新高,新能源车成出行新宠
数据显示,端午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总流量预计达 4070 万辆次,较去年增长 3% 。假期首日(5 月 31 日)将迎来车流 “峰值时刻”,预计超 3800 万辆次车辆涌入高速路网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能源汽车的 “出行势力” 愈发强劲,日均流量预计达 830 万辆次,占比提升至 21%。相比去年同期仅 14.4% 的占比,新能源车正从 “小众选择” 变为 “大众趋势”,充电设施的完善与续航能力的提升,让绿色出行成为端午新风尚。
短途自驾唱主角,潮汐式拥堵有规律
受假期时长限制,自驾出行成为超九成旅客的首选,小客车流量占比预计突破 98%。行程规划呈现明显的 “短半径” 特征,周边省市的中短途游成为主流。交通流量变化如同潮汐般规律:节前一天(5 月 30 日)16 时起,路网压力渐显,晚高峰时段(19 - 21 时)拥堵指数飙升;假期首日上午 10 - 12 时,城市出城方向迎来车流高峰;而在假期尾声(6 月 2 日)16 - 18 时,返程车流将在各大高速入口形成 “回潮”。
避暑需求与文旅活动的双重驱动下,沿海度假胜地、山水景区热度飙升。想象一下,驾车驶向碧海蓝天的海滨城市,或是穿梭于层峦叠翠的山林间,既能躲避暑热,又能感受自然风光。但需注意,人口密集城市的进出城通道、景区接驳路段,可能因短时车流集中出现缓行。
双节叠加掀热潮,四大城市群成焦点
当端午节巧遇六一儿童节,亲子家庭的短途出游热情被彻底点燃。各地举办的龙舟竞渡、非遗手作体验等特色活动,更让热门旅游城市 “人气爆棚”。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四大城市群,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与便捷交通网络,成为出行 “顶流”。广州的岭南风情、北京的古都韵味、成都的休闲生活、深圳的现代气息、上海的国际风范,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,有望掀起一波假日消费热潮。
多维保障护航出行,安全畅通有底气
为保障这场大规模出行有序进行,交通运输部提前部署 “组合拳”。针对热门景区,动态调配旅游包车、开通 “点对点” 定制客运,加密景区直达公交班次,让游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无缝衔接。同时,与气象部门建立 “秒级响应” 预警机制,实时监测天气变化,通过短信、导航软件等渠道精准推送恶劣天气提示。在安全生产方面,对重点路段、运输企业实施 “提级管控”,强化隐患排查,确保旅客平安抵达每一个诗与远方。
这个端午,无论你是奔赴山海,还是阖家欢聚,愿这份出行指南伴你一路畅行,在粽香与欢笑中,收获难忘的假期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