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上饶旅游网。
2025年08月30日,星期六 中国
旅游资讯
推荐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景点快讯

弋阳籍烈士、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独立第一团团长王丰庆魂归故里

上饶旅游网 2025年08月29日

8 月 28 日,弋阳县樟树墩镇大港村公墓区,继子王福成颤抖着将一抔来自江苏常州的热土,轻轻撒在爷爷奶奶墓旁 —— 这抔土,取自 85 年前王丰庆烈士牺牲之地,如今终于伴着英烈 “归乡”,为这场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等待画上圆满句号。

烽火岁月:34 岁团长为护战友壮烈牺牲

时间回溯至 1940 年 11 月,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江南。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独立第一团团长的王丰庆,率部在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观咀村吊桥自然村执行任务时,突遭千余名日军合围。为掩护战友突围,王丰庆率部奋勇阻击,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,年仅 34 岁。

这位从弋阳走出的革命烈士,自 1927 年深冬离家参加弋横暴动后,便再也没能踏上故土。留在老家的父母,日复一日在村口守望,盼着儿子归来的身影,最终却只等到一纸 “革命烈士证明书”。临终前,王丰庆的父亲紧紧攥住继子王福成的手,留下遗愿:“一定要想办法,把你爸爸‘带回家’!” 这句嘱托,成了王福成心中沉甸甸的牵挂,也成了这个家庭跨越世代的执念。

寻亲之路:两代人追寻,公益力量点亮希望

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,王家人从未停下寻亲的脚步。2006 年,王福成的儿子王万明曾专程前往江苏宜兴一带寻找线索,却因史料有限、地名变迁,最终无功而返。一次次失望,让 “接父亲回家” 的愿望,渐渐成了王福成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。

转机,来自弋阳籍公益寻亲人叶庆华。自 2009 年投身烈士寻亲事业以来,叶庆华已帮助 700 多位烈士找到亲人,为 157 位无名烈士找回姓名,被当地人亲切称为 “英烈的牵线人”。“王丰庆烈士和我外公是弋阳老乡,还是同一批参加革命的战友。” 叶庆华回忆,一次在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寨桥烈士陵园调研时,她偶然发现了刻有 “王丰庆” 名字的墓碑,结合外公生前讲述的革命故事,她敏锐地意识到,这或许就是弋阳老乡口中 “失联多年的英烈”。

确定线索后,叶庆华立即行动:一边联系弋阳县、武进区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,推动跨区域协作;一边循着史料记载,多次走访寨桥村、观咀村等当年战斗发生地,与当地老人座谈,核实烈士牺牲细节与生平信息。经过近半年的奔走,两地工作人员终于从泛黄的档案中,拼凑出王丰庆烈士的完整足迹,并成功联系上其继子王福成。

故土重逢:跨越千里认亲,英烈精神永传承

8 月 6 日,在叶庆华的陪同下,王福成父子专程前往江苏常州寨桥烈士陵园。站在父亲的墓碑前,王福成将从爷爷奶奶坟前带来的家乡土,缓缓撒在墓碑四周,泪水浸湿了衣襟:“爸,这么多年,我们终于找到您了!” 得知烈士后人寻亲,当地公益团队还精心绘制了王丰庆烈士的画像 —— 这是王家人第一次清晰看到烈士的模样,王福成手捧画像,久久不愿放下,反复说着:“像,太像了,这就是我爸爸的样子!”

如今,随着这抔 “牺牲地之土” 与故土相融,王丰庆烈士终于实现了 “魂归家乡” 的心愿。弋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熊伟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烈士史料挖掘力度,通过走访烈士家乡、联动异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方式,推动烈士 “回家” 工作常态化,让更多英烈得以 “归乡”。

而叶庆华也在此次寻亲中发现,寨桥烈士陵园内还有多名江西籍烈士的墓碑。“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,让更多人关注烈士寻亲事业,帮这些‘异乡英烈’找到家人,让他们早日回到故土。” 叶庆华说,每一位烈士的背后,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牵挂;让英烈 “回家”,既是对逝者的告慰,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。
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。

相关推荐

玉山织密立体交通网为旅游“铺路”

近年来,玉山县不断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,一张内通外联的立体旅游交通网愈发畅通高效,为当地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。

鄱阳:葡萄喜丰收 游客采摘忙

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,鄱阳县四十里街镇中家塘村的沪鄱有机葡萄种植园里,百亩葡萄进入了丰收季。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,引得不少游客专程赶来,亲手采摘、品尝这份清甜,感受田园间的乐趣。

Ai游上饶
Ai游上饶